学术报告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国家级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 实验室领导 实验室成员 科研支撑平台 学术委员会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 科研项目 科技获奖 荣誉称号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学者来访 学者出访 学术会议 学术讲座
  • 开放合作
    客座教授 开放基金
  • 人才队伍
    人才概况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创新团队 学术任职 荣誉称号 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 人才培养
    导师信息 硕士研究生信息 博士后工作站
  • 文化风采
    外业考察 内业工作 党团工会 社会公益
  • 联系我们
首页
实验室概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开放合作
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
文化风采
联系我们

学术报告

首页 > 学术报告 >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14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Deep hydration and lithospheric thinning at oceanic transform plate boundaries报  告  人:王志凯 博士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报告时间:7月17日(周三)下午15:30腾讯会议:379 604 598 召  集  人:于志腾 副研究员报告人简介:王志凯 博士,2022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获地球与环境科学博士学位,目前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牛顿国际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究大洋中脊-转换断层的性质和大洋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报告内容:Transform faults accommodate the lateral motions between lithospheric plates, producing large earthquakes. However,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se faults remains enigmatic. Here we present ultra-long offset seismic data from the Romanche transform fault in the equatorial Atlantic Ocean that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 low-velocity anomaly extending to ~60 km below sea level. We performed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modelling that suggests the anomaly is probably due to extensive serpentinization down to ~16 km, overlying a hydrated, shear mylonite zone down to 32 km. Below 32 km depth is interpreted to be a low-temperature, water-induced melting zone that elevates the lithosphere–asthe

    2024-07-17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13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1: 中国海油海洋地震勘探装备技术进展报  告  人: 阮福明 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2: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新技术进展报  告  人: 刘金朋 高级工程师报告时间: 2024年6月28日14:00报告地点: 海洋二所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 唐  勇 研究员阮福明,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海油集团专家,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天津市海河石油英才等称号,从事自主海洋地震勘探装备技术研发超过20年,是中国海油该领域学科的带头人。参加了3期国家“863”课题和多项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我国首套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系统成套核心装备,并实现商业化应用,使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掌握海洋地震采集成套装备技术的国家,2021年、2023年两次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2022年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8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3项,发表论文33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各类科研奖励12项。刘金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硕士,现为中海油服物探研究院特普(湛江)数据处理室主任,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勘探专业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承担科研生产项目合计5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次,厅局级科技奖励8次。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宽频处理、复杂多次波衰减、深水复杂构造处理成像、多方位处理、面向储层的目标处理等多项处理技术系列,为南海海域勘探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推广至缅甸、巴基斯坦、澳洲等海外区块及壳牌、雪佛龙、BG、中石油海外等公司项目。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

    2024-06-28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12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多尺度陆架泥质沉积体沉积过程与环境响应报  告  人:胡刚 正高级工程师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报告时间:5月23日(周四)上午9:00报告地点: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许冬 正高级工程师报告人简介:胡 刚,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主要通过陆架泥质沉积区钻孔样品的多指标分析,揭示晚更新世以来泥质沉积形成轮回,物质来源组成变化及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响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3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励7次。主要研究兴趣为1)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体演变发育过程、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2)孟加拉湾全时序沉积对高原隆升过程响应的钻探揭示。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

    2024-05-21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11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大洋发现计划361航次U1477岩芯研究进展及晚更新世人类演化的可能联系报  告  人:张虎才 教授报告时间:5月23日(周四) 上午10:00-11:30报告地点: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韩喜彬  高级工程师报告人简介:张虎才,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高端引进人才计划和云南省领军人才项目(称号)获得者,云南省湖泊生态与环境变化省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湖泊沉积与气候变化、湖泊生态与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长期在中国西部进行干旱区MIS3古湖泊与环境、东北晚更新世中晚期环境变化与动物群关系、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湖泊与亚洲季风(印度季风)变化与生态环境、南部非季风与人类演化、高原湖泊生态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云南省领军人才计划和高端引进人才项目等,在Cell、Nature C、Radiocarbon、PAPAPA、QR、JGR、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第四纪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有《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理论基础》等。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红云园丁一等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奖等。国际期刊Watershed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WEE) 副主编,加拿大温莎大学大湖研究所(GLIER)兼职教授。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nb

    2024-05-20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10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不同气候态下太平洋环流的震荡和重组报  告  人:郑旭峰 教授报告时间:5月21日(周二)  上午10:00-11:30报告地点: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韩喜彬  高级工程师报告人简介:郑旭峰,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南海育才项目“南海创新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珠江科技新星”,研究兴趣是极地与海洋地质与环境变迁研究。目前已发表国际SCI论文24篇,其中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 Nature 子刊、GRL与 EPSL等多个等国际刊物,研究成果发表后得到较广泛关注,被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EPSL等国际刊物广泛引用和评述,被《中国科学院》、《科学网》和《中国气象局》等报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广东省人才项目、海南省人才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等22项。担任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以及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评审专家,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9年参加了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南大洋IODP382 航次,2022年被海南省商务厅邀请为商务部组织“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官员研修班授课。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4-05-17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9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海洋磁学进展报  告  人:姜兆霞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报告时间:5月17日(周五) 上午11:00-12:00报告地点: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韩喜球 研究员报告人简介:姜兆霞,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研究兴趣是海洋磁学,主要依托海洋沉积物、海底岩石等材料,以古地磁学为核心研究手段,从岩石磁学机理、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化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发表国际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Reviews of Geophysics、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国际地学顶尖或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6篇。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8项。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4-05-15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8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H, He, and seismic evidence for a bilithologic plume-fed asthenosphere报  告  人:Jason Phipps Morgan 特聘讲席教授报告时间:5月17日(周五)  上午9:00开始报告地点:5号楼6楼会议室召  集  人:张  涛  研究员报告人简介: Jason Phipps Morgan,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特聘讲席教授,当今最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之一。Morgan教授先后在国际顶尖大学及研究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Scripps、康奈尔大学、GEOMAR中心、伦敦大学等任教授,长期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海洋大洋中脊动力学、地幔柱和地幔对流动力学若干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的国际领军研究学者和知名科学家,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曾任职多个学术期刊杂志编委,比如Terra Nova;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Geology等。获得的荣誉奖项包括:Cecil and Ida Green Scholar (1985)塞西尔和艾达格林学者奖 美国;James B. Macelwane Award, AGU (1995)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詹姆斯麦凯尔温奖;Professeur, College de France (1996)法兰西公学院教授荣誉 法国;Royal Society Wolfson Foundation Merit Award (2013)英国皇家学会沃尔森基金会优异奖;A.E.H. Love Award, EGU (2016)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勒夫奖;Morgan教授将海洋地震学和地球物理观测与地球动力学相结合,在该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发展并完善了应用大规模计算的高精度热力学-力学模型,他成功的参与提出了数个重大相关领域理论假说,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以来,已发表一百多篇论文,SCI引用超8000次。                                                &nbs

    2024-05-15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7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1:华北克拉通破坏-太平洋俯冲关联:水的作用报  告  人:刘  琳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报告题目2:澳大利亚板块深部地幔结构研究报  告  人:巴凯伦 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报告时间:5月16日(周四)下午14:30-17:00报告地点:2号楼310会议室召  集  人:孔凡圣 研究员刘  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2018年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获地质地球物理博士学位,2019-2022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地球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成像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获批国家海外引才专项、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以第一作者在EPSL、GRL、JGR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巴凯伦,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后,致力于天然地震学方法及应用研究,针对澳大利亚地幔过渡带和深部各向异性结构展开研究,讨论了克拉通根和残留板块对地幔过渡带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快速运动的澳大利亚大陆下方观测弱各向异性的原因,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nb

    2024-05-13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6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内容:全波形成像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的新进展报 告 人: 杨顶辉 教授(清华大学)报告时间:2024年5月15日(周三)上午9:30-12:00报告地点: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阮爱国 研究员 牛雄伟 研究员报告人简介:杨顶辉,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会士。1993年和1996年分别于中科院计算中心和地球物理所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地球物理学、勘探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岩石物理学等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60余篇。2017-至今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执行主编、曾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和《科学通报》编委、以及现任《地球物理学报》、《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2008-2022先后任CSIAM秘书长、副理事长,现任北京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地震局地震危险性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责任专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等。                                                                                                                                                 

    2024-05-08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5次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红海裂谷形成与演化报告人:李春峰教授报告时间:5月13日(周一)上午10:00报告地点:1号楼1002会议室召集人:余星研究员报告人简介:李春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海洋地质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与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美国休斯顿大学和塔尔萨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曾任IODP科学计划委员会委员/站位调查组成员、浙江大学海洋科学系主任、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49航次首席科学家等。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海洋科技进步特等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多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前10万名榜单等。目前兼任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主编以及8家期刊编委等。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4年5月7日     

    2024-05-08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4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北美Cascadia俯冲带电性结构及流体分布报  告  人: 杨  波报告时间: 5月7日(周二)  下午15:00开始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 张  涛  研究员报告人简介:杨波,地球物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涉及地球电磁学、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等方向。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省级地勘基金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国际合作基金项目。长期从事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处理、反演成像与解释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参与开发了目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三维电磁反演系统ModEM,主要负责算法优化及新的模型约束方法开发。先后对美国EarthScope、中国SinoProbe、澳大利亚AusLamp等深部探测项目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了成像,在实际数据的反演策略制定与参数选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Nature Geoscience》、《EPSL》、《Geology》、《JGR: Solid Earth》、《IEEE: TGRS》、《地质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2024年5月6日

    2024-05-06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3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Investigating ice-sheet stability from grounding line   migration to internal ice-sheet processes报  告  人:Hafeez Jeofry报告时间:3月13日(周三)下午15:00报告地点:2号楼312室召  集  人:牛雄伟 研究员Introduction: Hafeez JeofryLecturer/Researcher (Marine Geoscience), Universiti Malaysia Terengganu. BSc (Hons) in Physical Geography, Universiti Malaya, Kuala Lumpur, Malaysia, MSc in Physical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Bristol, Bristol, United Kingdom, PhD in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Major in geomorphology, geology and seismology. Published paper in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Tectonophysics, Reviews of Geophys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tc.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4 年 3 月 13 日

    2024-03-11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2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射线中心坐标系中单程波传播算子及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报  告  人:张博汉 报告时间:3月13日(周三)下午14:00报告地点:2号楼312室召  集  人:牛雄伟 研究员报告人简介: 张博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导师姚华建教授,主要从事地震波传播和偏移成像、被动源噪音成像。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等。发表4篇SCI论文(3篇一作),8篇SEG和EAGE学术会议论文(7篇一作),3篇CGU学术会议论文(全部一作),其中以第一作者撰写的《High-Precision Simulation of Transmitted Wave Field of Two-Way Wave Field in VTI Media》EAGE会议论文被国际专家打分最高,并受邀发表在《Geophysical Prospecting》期刊上。曾获得同济大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研究生组“国家级二等奖”等奖项,进入同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先锋”评选比赛的复赛环节。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开发了一套基于射线中心坐标系中单程波传播算子的偏移成像的程序,该技术可以较高的效率处理数据,且对山前带等低信噪比的数据的处理效果较好,并推广到三维各向异性粘弹性介质。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2024 年 3 月 13 日

    2024-03-11
  • “海底纵横学术交流会”第201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青藏东缘地震各向异性与深部构造报  告  人:高原 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报告时间:2024年3月11日(周一)下午14:00报告地点:2号楼408室召  集  人:孔凡圣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高原,博士,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壳幔地震各向异性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开展过地震矩张量反演、震源破裂、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加卸载试验等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与深部介质变形、青藏东部周缘深部构造、大地震深部蕴震环境与动力学、S波分裂特征时空变化及地震活动关联性、以及基于地震波信息的地震预测探索。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在SCI检索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逾80篇。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4年3月7日

    2024-03-07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18
  • 19
  • »
学术报告

Copyright &2025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11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访问量: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