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 Melting and melt-rock reactions in the smooth seafloor region, Southwest Indian Ridge 报告人: Daniele Brunelli 教授 (意大利摩德纳大学) 报告二: 西南印度洋脊50°E超厚洋壳的形成:洋脊-热点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证据 报告人: 杨阳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报告时间: 2017年3月24日下午15:00—16:00 报告地点: 新大楼1002会议室 召集人: 陈灵,陶春辉 Daniele Brunelli 博士,意大利摩德纳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洋地幔化学成分及熔体-地幔相互作用。 代表论文: 1. Brunelli D, Paganelli E, Seyler M. Percolation of enriched melts during incremental open-system melting in the spinel field: A REE approach to abyssal peridotites from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4, 127(3):190-203. 2. Brunelli D, Seyler M. Asthenospheric percolation of alkaline melts beneath the St. Paul region (Central Atlantic Ocean)[J]. Earth &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0, 289(3–4):393-405. 3. Brunelli D, Seyler M, Cipriani A, et al. Discontinuous Melt Extraction and Weak
2017-03-22报告内容: 从南海沉积记录看硅酸盐风化和过去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报告人: 万世明 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报告时间: 2017年3月10日上午10:00 报告地点: 新大楼1002会议室 召集人: 丁巍伟 万世明,1978年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与古气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当前研究兴趣集中于风化、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的地质记录,尤其在南海沉积记录与东亚构造活动、古气候及季风之间相互关系颇有建树。近些年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包括Geology, Earth Science Review,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P3, Marine Geology等国际地学界主流刊物(JCR一区)。
2017-03-06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方针和“立足国际前沿”的学术思想,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资助海底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海洋探测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受理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的申请,优先支持在海底科学中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及其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开拓新兴科学技术生长点的研究。创新是基础性研究发展的动力,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优先资助具备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可能产生新成果的研究申请,并大力扶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建功立业的开拓性研究工作。实验室2017年度开放基金申请现已开始,相关信息如下: 一、资助的主要范围 1、海底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2、海洋物质输运与沉积动力学研究; 3、全球变化与事件地质学研究; 4、海底环境生态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 5、海底资源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6、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研究。 二、鼓励研究领域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近期将重点支持如下领域的研究: 1、海底资源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1)海底热液硫化物及大洋中脊 2)富钴结壳资源和大洋多金属结核 3)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2、海底科学基础理论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1)海底科学基础理论问题和发展新动向 2)大洋中脊、热点和沟弧盆系的地球动力学 3)海底自然环境与界面物质循环 4)南、北极海洋沉积盆地构造与冰川影响 3、大陆边缘资源、环境和权益
2017-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季专题交流 报告一:南海西南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对渐进式扩张的响应(面上) 报告人:卫小东 报告二:南海西南次海盆残留扩张中心的纵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岩浆响应(青年) 报告人:张洁 报告三: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拆离断层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深水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青年) 报告人:赵阳慧 报告四:南海海盆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青年) 报告人:殷绍如 报告五:末次冰消期阿拉斯加北部冰川大规模融化事件的白令海及波弗特海沉积学证据初探(青年) 报告人:王嵘 报告时间:2017年2月27日14:30 报告地点:科研业务楼十楼会议室 召集人:丁巍伟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17-02-22报告一: 单体分子碳、氢同位素的气候信息:以田螺山为例 报告人: 杨洪 教授(美国布莱恩特大学) 报告二: 早新生代的温暖北极 报告人: 冷琴 教授(美国布莱恩特大学) 报告时间: 2016年12月23日上午9:30 报告地点: 新大楼1002会议室 召集人: 方银霞 杨洪教授:美国布莱恩特大学(Bryant University)副校长、终身正教授暨查尔斯•斯迈利环境科学冠名讲席教授、陆生环境实验室(Laboratory for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主任,曾获20多项奖励和荣誉,是40多项基金项目的主持人/首席科学家,并担任或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地质及地球物理系等多所高校的研究教授、客座教授及荣誉教授,多年从事古环境学、分子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是该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冷琴教授:美国布莱恩特大学陆生环境实验室(Laboratory for Terrestrial Environments)副主任,在生物学、环境科学、古气候学等领域共发表同行评议学术期刊论文及同行评议专著章节50余篇/章、专著4部等,主持或合作主持10余次学术会议或活动,获得近30项科研基金和中、美10多项奖励/荣誉。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nbs
2016-12-20海底科学实验室总结季 报告人: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 报告时间:2016年12月22日(周四)下午14:30-16:30 报告地点:海底科学实验室1002会议室 报告人员顺序: 序号 报告人 所属团队 1 王叶剑 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 2 边叶萍 海洋沉积与海岸过程 4 马乐天 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 5 蔡 巍 大洋基地 6 卫小冬 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
2016-12-20应李家彪所长邀请,俄罗斯全俄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一副所长Aleksandr Smirnov博士将来我所作学术报告。欢迎各位同事和研究生前来听讲交流。 报 告 人:Dr. Aleksandr Smirnov 报告题目:Mineral-raw material potential of solid minerals of the World Ocean 报告时间:2016年11月11日(周五)上午 10:00 地点:科研楼5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Aleksandr Smirnov是地质和矿物学博士,俄罗斯全俄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同时也是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极地综合区域地质调查、北极圈固态沉积中矿产原料和全球大陆架综合地质研究。多年来,共发表论文、专著等120多篇。由于其在地质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Smirnov博士多次获得俄罗斯国家级奖励。
2016-11-09报告人:李琦 教授 中国地大(北京) 报告题: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峡谷体系及滑塌重力流特征 时 间:2016年10月21日(周五)上午9点 地 点:海底实验室1002会议室 召集人:高金耀 研究员
2016-10-20报告题目: Pacific-Atlantic Ridge地区的“转换脊” 报告人: 张帆(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时间: 2016年9月23日上午10点 报告地点: 新大楼1002会议室 召集人: 丁巍伟
2016-09-20报告题目: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及其形成演化机制——以白云凹陷和琼东南盆地为例 报告人: 赵阳慧博士 报告题目: 地震资料解释与个人研究方向简介 报告人: 殷绍如博士 报告时间: 2016年9月14日下午3点 报告地点: 新大楼1002会议室 召集人: 方银霞研究员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16年9月12日
2016-09-12海底科学实验室常规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题目:热点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 报 告 人:吕文正 研究员 召集人: 周建平 时 间: 2016年7月4日(周一)下午14:3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6-06-29(一)海南地幔柱与南海晚新生代岩浆活动 报告人:夏少红 研究员(中科院南海所) (二)南海内孤立波反射地震观测与研究 报告人:唐群署 副研究员(中科院南海所) 报告时间: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9:30 报告地点:1002 召集人:丁巍伟 夏少红博士,研究员,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首届青年优秀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同年进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于2009年取得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大陆边缘深部构造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俯冲带上地幔蛇纹岩化、活火山岩浆通道及其与低频微震耦合关系、强震震源区的精细结构和发震机制以及反映地球深、浅物质循环的海南地幔柱岩浆通道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绩,其成果已在Ge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ondwana Research、Tectonophysics等国际著名地学期刊上发表,目前主持有国家基金、省基金等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论文20多篇。 唐群署博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研究领域为地震学和地震海洋学,研究方向为:(1)地震面波层析成像,(2)反射地震观测物理海洋现象,(3)海洋水体温盐精细结构反演。唐群署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Tectonophysics,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Ocean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2016-06-12海底科学实验室 “毕业季”研究生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题目1:南海南北部陆缘典型区新生代沉积-沉降特征及其对构造作用的响应 报 告 人:方鹏高 (硕士研究生) 报告题目2:台湾海峡晚第四纪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报 告 人:周勐佳 (硕士研究生) 报告题目3:福建地区地壳上地幔研究—基于台湾海峡海陆联测 报 告 人:郭衍龙 (硕士研究生) 召 集 人:周洁琼 李赫 时 间:2016年6月8日(周三)下午15:00 地 点: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6-06-07报告内容:印度的海洋研究状况 报告人:Rasik Ravindra 教授 报告时间:2016年6月2日(周四)上午9:30 报告地点: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召集人:方银霞研究员 Rasik Ravindra教授为印度地球科学部下属的极地研究所教授,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极地科学研究。他主要研究领域有:印度地盾区的岩性地层和构造演化研究、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南大洋海洋学研究、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