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纵横论坛”第60次学术交流报告

编辑: 时间:2016-06-12 访问次数::1254

 

(一)海南地幔柱与南海晚新生代岩浆活动

报告人:夏少红 研究员(中科院南海所)

(二)南海内孤立波反射地震观测与研究
报告人:唐群署 副研究员(中科院南海所)
报告时间: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9:30
报告地点:1002
召集人:丁巍伟

夏少红博士,研究员,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首届青年优秀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同年进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于2009年取得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大陆边缘深部构造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俯冲带上地幔蛇纹岩化、活火山岩浆通道及其与低频微震耦合关系、强震震源区的精细结构和发震机制以及反映地球深、浅物质循环的海南地幔柱岩浆通道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绩,其成果已在Ge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ondwana Research、Tectonophysics等国际著名地学期刊上发表,目前主持有国家基金、省基金等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论文20多篇。
 
唐群署博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研究领域为地震学和地震海洋学,研究方向为:(1)地震面波层析成像,(2)反射地震观测物理海洋现象,(3)海洋水体温盐精细结构反演。唐群署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Tectonophysics,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Ocean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