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举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海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金翔龙院士,副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李培英研究员,委员中山大学孙晓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东艳教授、广西大学余克服教授、广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宋建强总经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林龙山研究员、同济大学易亮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晖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鲍献文教授、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天津大学魏皓教授,依托单位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黄大吉所长及实验室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翔龙院士主持。会上,黄大吉所长首先代表实验室依托单位向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恳请各位委员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精心指导并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了实验室的工作报告和建设运行实施方案,审议通过了2022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对实验室一年来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服务广西向海经济为切入点,打造实验室特色与亮点;通过多维度合作研究促进学科团队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和技术输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物介绍金翔龙金翔龙(1934.11.29- )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57-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今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我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长期致力于我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开辟学科的新方向和研究的新领域,推动我国浅海海底油气勘探的起步,并率先开展我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主持研究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攻关项目对维护海洋权益有重要贡献,受到国家表彰。在大洋海底勘探开发方面,代表我国在联合国争得东太平洋理想矿区,并主持与负责国家海洋局承担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重大专项,勘探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按联合国要求完成区域放弃和实施洋底开采工程奠定了基础,为我国进入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的大半生都是泡在海洋里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必倾力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金翔龙海洋石油勘探大陆架研究地球物理探测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