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国家级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 实验室领导 实验室成员 科研支撑平台 学术委员会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 科研项目 科技获奖 荣誉称号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学者来访 学者出访 学术会议 学术讲座
  • 开放合作
    客座教授 开放基金
  • 人才队伍
    人才概况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创新团队 学术任职 荣誉称号 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 人才培养
    导师信息 硕士研究生信息 博士后工作站
  • 文化风采
    外业考察 内业工作 党团工会 社会公益
  • 联系我们
首页
实验室概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开放合作
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
文化风采
联系我们

学术报告

首页 > 学术报告 >
  • “海底纵横论坛”第162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底流沉积:来自南海的三个案例 报 告 人: 殷绍如 副研究员 报告时间: 5月21日(周五) 下午2:30-4: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2021-05-18
  • “海底纵横论坛”第161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从宏观到微观-以原位分析为核心的多位一体的技术体系 报 告 人: 杨毓波 总经理 广州市拓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 4月29日(周四) 下午2:30-4: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报告人简介:杨毓波,2005年-2012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技术员。2012年至今,创立广州市拓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

    2021-04-26
  • “海底纵横论坛”第160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马里亚纳海沟俯冲板块挠曲与板内地震的相关性研究 报 告 人: 张江阳 博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报告时间: 4月2日(周五) 下午3:30-4:3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报告人简介:张江阳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俯冲带岩石圈挠曲变形、板内应力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2021-04-01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9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海洋地基稳定性与结构物响应研究 报 告 人: 张璐璐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时间: 3月30日(周二) 下午2:00-4: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周建平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张璐璐,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领域是岩土工程灾害与风险控制,主要面向滑坡灾害、海洋岩土工程问题开展工作。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等国际期刊编委。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岩土工程安全协会青年科学家奖。

    2021-03-29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8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Active Acoustics in Marine Carbon Storage(海底碳封存主动声学研究) 报 告 人: 李姜辉 研究员 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南安普顿大学 报告时间: 3月25日(周四) 下午2:30-4:3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报告人简介:李姜辉博士,英国国家海洋中心研究员,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学与振动研究所研究员,英国首位IEEE海洋工程奖得主。201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获英国约克大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约克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全球变暖零碳排放、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及人工智能数字航运,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位具备海底碳封存海上实操经验的中国籍科学家。 报告摘要:The release of greenhouse gases from both natural and manmade site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major caus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Extensive work has been done on quantifying gas seeps in the terrestrial setting while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refine accurat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gas flux emerging through the seabed into the water colum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methane seep from a Scanner pockmark in the North Sea. We describe a new methodology which integrates data from both multi-beam and single-beam acoustics, with single-beam data covering a bandwidth (3.5 to 200kHz) far wider than that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to quantify the rate of gas release from the seabed into the water column. &nbs

    2021-03-23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7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地球大龟裂:基于力学的地学思考 报 告 人: 唐春安 教授 报告时间: 3月16日 星期二 上午9: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唐春安教授,男,1958年3月生于湖南省黔阳县。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采矿专业,1984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东北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92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地构造学科首席教授(兼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第五届地矿油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主席;《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岩石破坏机理及其岩石工程灾害模拟分析、监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出版《Rock Failure Mechanism》、等学术专著六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励七次。分别于94年和95年获得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曾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连续六年入榜爱思唯尔地球与行星科学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近年来,热心地球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基于力学的地学思考。基于热力学、物理学和力学基本原理,从龟裂的形成机理入手,提出了以地球自身热平衡为驱动力的地球演化新假说——地球大龟裂。通过建立地球系统的热平衡方程,阐述了热平衡性态变化导致地球周期性冷、热变化的基本规律,对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板块起源、超大陆裂解、漂移和碰撞、火山喷发与玄武岩溢流、生物灭绝、冰河生长与消融以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彼此相关的重大地质事件给出了系统性新解释。

    2021-03-12
  • “海底纵横论坛”2020年度迎新季

    报告题目1: 大洋玄武岩源区地幔不均一性——岩石学和高温高压实验约束报  告  人: 李  伟报告题目2: 基于海底地震仪数据的南海东部次海盆地壳结构研究报  告  人: 刘亚楠报告题目3: 富钴结壳高分辨率地球化学记录:对风尘输入和经向环流演化的启示报  告  人: 范维佳报告题目4: 海底浅层精细结构高分辨率地震方法研究报  告  人: 沈洪垒报告时间: 3月12日 星期五 上午9:00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2021-03-11
  • “海底纵横论坛”2021基金季

    报告人(每人10分钟) 余星、陈灵、卫小冬、张洁、秦林江、李洪林、范维佳、 杨伟芳、刘亚楠 时 间:2021年3月5日(周五) 下午14:00-16:30 地 点:科研楼1002室 召集人: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按照《海底实验室学术交流活动方案》的要求,“海底纵横论坛”每年举办基金季,由当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科研人员进行申请书相关内容的多媒体介绍,并邀请业内优秀科学家,或获得过基金资助的本室人员进行点评;鼓励当年申请面上基金的科研人员参加。

    2021-03-02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6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中太平洋苏达海山区精细地球物理调查研究 报 告 人: 吴招才 副研究员 报告时间: 1月29日 星期五 下午14: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2021-01-26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5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流体地震学初探——海啸、海底压强、海底地震仪噪声 报 告 人: 安超 博士 报告时间: 1月25日 星期一 下午14: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报告人简介: 分别于2007和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2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与流体有关的地震学研究,如海啸、海底压强、海底地震仪噪声等,目前在GRL、JGR、SR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2021-01-22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4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东西伯利亚冰盖及北极冰川史 报 告 人: 叶黎明 副研究员 报告时间: 1月21日 星期四 下午14: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海底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

    2021-01-18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3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利用水稻遗传密码推演东亚史前文明的起源与传播 报 告 人: 王克剑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 1月8日 星期五 上午10: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丁巍伟 研究员 王克剑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农业领域首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团队首席科学家。2004年于扬州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3年至中国水稻研究所任课题组长、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基因组编辑、无融合生殖、水稻遗传驯化。实现了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 Molecular Plan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现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编辑分会委员;担任aBIOTECH、BMC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Genes、《作物学报》等期刊编委或副主编。  

    2021-01-05
  • “海底纵横论坛”2020年度总结季

    报告人(每人10分钟)李东旭     李 洁    鲁江姑   廖时理   柳云龙     张  洁        李正刚     马乐天   王  浩    吴   涛  袁  园    周洁琼  赵荻能    赵阳慧  报告时间:2020年12月31日(周四)  下午13:30-16:30报告地点:科研楼1002室召集人:丁巍伟 研究员按照《海底实验室学术交流活动方案》的要求,“海底纵横论坛”每年举办总结季,由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对本年度的工作和成果进行简短展示,以促进海底科学实验室各学科方向和研究团队之间的交流,扩展研究视野。

    2020-12-29
  • “海底纵横论坛”第152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题目: 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岩浆活动:运动学特征、火山建造机制及喷发系统 报 告 人: 孙启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 12月4日 星期五 上午10:00 报告地点: 1号楼1002会议室 召 集 人: 丁巍伟 研究员 孙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水地质灾害和地质资源的研究。在深水沉积盆地流体活动(Focused fluid flow)、海底滑坡和相关海啸(Submarine landslide and associated tsunami)以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目前发表研究论文35篇(包括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GSA Bulletin, Sedimentology, Basin Research, Marine Geology,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SCI论文引用880余次,H-index = 15。现担任《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IF = 3.79)副主编和《地质科技通报》编委。  

    2020-12-01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18
  • 19
  • »
学术报告

Copyright &2025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11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访问量: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