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国家级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 实验室领导 实验室成员 科研支撑平台 学术委员会
  •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 科研项目 科技获奖 荣誉称号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学者来访 学者出访 学术会议 学术讲座
  • 开放合作
    客座教授 开放基金
  • 人才队伍
    人才概况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创新团队 学术任职 荣誉称号 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 人才培养
    导师信息 硕士研究生信息 博士后工作站
  • 文化风采
    外业考察 内业工作 党团工会 社会公益
  • 联系我们
首页
实验室概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开放合作
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
文化风采
联系我们

学术报告

首页 > 学术报告 >
  • “海底纵横论坛”第48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金翔龙院士邀请,浙江工业大学卢奂采教授到海底科学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职工和学生参会。 报告题目:    卢奂采  教授:声学工程与声学技朮                   周建平 副研究员: 底质声学研究现状 时       间:   2015年11月5日 下午2:30 地       点:   新科研楼1002会议室

    2015-11-05
  • “海底纵横论坛”第47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海底科学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王先彬研究员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 告 人:王先彬 研究员 报告题目:超基性岩蛇纹石化与生命起源和演化 时 间: 2015年10月22日(周四)上午9:3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5-10-21
  • “海底纵横论坛”第46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海底科学实验室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博士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 告 人:杨宏峰 博士 题 目:2014与2015智利地震的破裂特征及启示 时 间: 2015年10月16日(周五)上午10:0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5-10-13
  • IODP 367、368航次召集船上科学家通知

           由IODP美国“决心号”科学执行机构(IODP-JRSO)负责的IODP 367、368(南海张裂陆缘)航次目前开始向各成员国召集船上科学家。IODP 367航次计划于2017年2月7日~4月9日,368航次计划于4月9日~6月9日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执行。        上述两个航次基于IODP 878-CPP建议书,聚焦在南海扩张之前的大陆破裂,拟在水深三、四千米的深海底往下钻探千余米,在不同部位的四口井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不仅揭示南海的成因,而且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海洋形成理论。由于钻探四口深井的进尺长、难度大,需要用四个月、即两个航次才能完成。航次建议书及其他更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iodp.tamu.edu/scienceops。        IODP 367、368航次计划采用“CPP”(Complementary Project Proposal,即“匹配性项目建议书”)模式,由建议方为航次提供匹配经费支持。因此中国科学家上船名额将大幅度增加(每个航次13人,含1位首席科学家)。航次需要的科学家专业主要有:微体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古地磁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中国IODP鼓励中国科学家积极申请参加航次并提供参加航次及航次后研究的经费资助,有意申请者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个人英文简历、航次后研究计划(英文撰写)和航次申请表(可在中国IODP网站下载www.iodp-china.org ) 联系人:拓守廷,电话:021-65982198, Email: iodp_china@tongji.edu.cn; 截止日期: 2016年1月15日。                                   &nbs

    2015-10-10
  • “海底纵横论坛”第45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海底科学实验室邀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学院傅斌博士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 告 人:傅 斌 博士 报告题目:流体包裹体和副矿物微区分析在造山带金矿及斑岩型矿床中的应用 时 间: 2015年9月28日(周一)下午3:0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傅斌博士,现任职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学院,主要从事放射性U-Pb定年、稳定同位素组成以及流体包裹体成份微区分析与测试工作。曾就读于长春地质学院(学士,1985-1989)、南京大学(硕士,1991-1994)及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1998-2002),并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库克大学、墨尔本大学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和Chemical Geolog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2015-09-28
  • “海底纵横论坛”第44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人:张洁 博士研究生 题 目:南海西南次海盆残留扩张中心的速度结构 时 间:2015年09月10日(周四)下午3:00 地 点:所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5-09-08
  • “海底纵横论坛”第43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人:李东旭 博士 题 目: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因的沉积学证据 时 间:2015年08月27日(周四)下午3:00 地 点:所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5-08-26
  • “海底纵横论坛”第42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陶春辉研究员的邀请,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刘峰秘书长和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与技术委员会法律专员蔡永胜先生将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相关的专题报告。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报告一:China’s Activities in Seabed Area and JIAOLONG’S Diving Finding 报告人:刘 峰 报告二: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报告人:蔡永胜 时   间: 2015年8月21日(周五)下午14:0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刘峰,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前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峰主任长期从事深海高技术装备的研制和组织工作,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负责人、总体组组长,连续四次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现场总指挥,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批潜航员的选拔培训工作,为我国深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还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国家深海基地的设想,完成了基地的筹建并担任基地管理中心首任主任。 蔡永胜,国际海底管理局法技委法律专员,曾在外交部条法司任职多年,对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有深入的研究。

    2015-08-20
  • 博士后进站报告

    报告人:范维佳 题   目:中中新世以来北太平洋深层洋流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来自富钴结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证据 专家评议委员会: 主席: 李家彪 (研究员) 成员: 韩喜球 (研究员) 周 磊(研究员)            马维林 (研究员) 韩喜彬(副研究员)       范维佳博士,海洋地质专业,沉积与古海洋学方向。201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专业。其博士学位论文重点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穿越流的温度结构和过去变化,发现印尼穿越流次表层流在末次盛冰期显著减弱,揭示出冰期/间冰期旋回和全新世 ITF 的千百年尺度变化受太平洋 ENSO 气候平均态调控,为深入理解热带海区在全球气候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验证“热带驱动”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他承担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的热带驱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低纬西太平洋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全球影响”的大量试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部分内容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上发表。 时间:2015年8月17日 上午 10:00 地点:科研业务楼10楼1002会议室         欢迎各位同事与研究生参加!

    2015-08-13
  • 博士后进站报告

    报告人:王胜平 题 目:基于声纳图像融合的近浅海小目标精细识别技术研究 时间:2015年7月21日 下午 2:30 地点:科研业务楼10楼1002会议室        王胜平: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海洋测绘。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海洋测绘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海大桥下GPS信号盲区换能器基准精密确定方法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水利工程中GPS信号盲区水下精密冲淤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水下地磁匹配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研究》(测绘学报)、《基于Tercom与ICCP联合的地磁匹配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登记软件有《在航GPS潮位处理软件系统》、《区域地磁场建模软件》等。 评委会               主席:  金翔龙 院 士               成员:  李家彪 研究员                            初凤友 研究员                             方银霞 研究员                 &

    2015-07-20
  • “海底纵横论坛”第41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海底科学实验室吕文正研究员的邀请,台湾海洋大学的李昭兴教授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题目: 争执中的南海海洋研究 报  告  人:李昭兴教授 时       间: 2015年7月9日(周四)上午9:3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2015-07-03
  • “海底纵横论坛”第40次学术交流报告

           应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吴自银研究员的邀请,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刘敬圃副教授来我所进行交流访问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题目:南海河流入海通量及沉积物在陆架边缘海的搬运及沉积规律 报 告 人:刘敬圃副教授 时 间: 2015年6月29日(周一)上午9:0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刘敬圃副教授长期从事东亚河口三角洲和陆架边缘海沉积作用的研究,尤其对长江及黄河入海物质的沉积通量及沉积过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Marine Geology》、《Geomorphology》、《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等一系列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近年来则更多地开展了湄公河、红河及珠江等河口三角洲及南海相关陆架区的沉积过程研究。  

    2015-06-24
  • “海底纵横论坛”第39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人:    Louis Legendre                   (Villefranche Oceanography Laboratory,Pierre & Marie Curie University Paris 6, France) 报告题目: 1. Coupled Cycling of Iron and Organic Carbon in 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s: Modeling Approach                   2. The Mediterranean Sea: An Alternative Ocean 时间:        2015年6月24日(周三) 14:30 地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cademy of Science)  Chairs the Scientific Council of th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 (France and Monaco)  Research field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biogeochemistry, numerical ec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Publication: 250 refereed papers, 7 full books, and 12 book chapters  He has received numer

    2015-06-23
  • “海底纵横论坛”第38次学术交流报告

    报 告 人: 刘庆生 报告题目: 做自己的科学研究 时 间: 2015年6月8日(周一)上午9:00 地 点: 科研业务楼1002会议室 内容简介: “做自己的科学研究”,顾名思义是指在学术共同体内,“科学研究”过程虽然有一些基本准则和通行做法。但是主要还是要靠研究者自己努力实践,通过自己切身体会去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领悟“科学研究的精髓”,体验适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每个人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不尽相同,颇有点“用脚试鞋”的味道,要靠自己去领会与理解。讲座只是主讲人几十年来自身科学研究实践经历与学习前人“先进科学理念”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因为,任何好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来自研究者自身实践和感悟科学研究过程的结果。 主讲人简介:    刘庆生, 江西省吉安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勘探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校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学术著作基金评审委员会等机构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60余篇,发表论文刊物主要有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JGR., EPSL., G3., GJI., Tectonophys., PEPI., AAPG和JSG等。曾应邀前往丹麦、德国、美国、新加坡、爱尔兰与香港等国及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与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 地质与环境过程的地球物理响应。

    2015-06-03
  • «
  • 1
  • 2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学术报告

Copyright &2025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0040255号-11   技术支持: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访问量: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