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我室科研人员在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再创佳绩

编辑: 时间:2017-10-16 访问次数::1012

      10月10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本次考察是我国极地科考从综合性科学考察向业务化观测的关键转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室由高金耀副主任带领张涛和杨春国2位技术骨干,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东海分局宁波监测站等3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了本次科学考察的地球物理调查任务组。
      任务组克服了低温环境和破冰测量的困难,先后解决了GPS和罗经等外接设备故障,获取了我国在北冰洋的首批多波束地形地貌资料,并在中央航道的楚科奇海、北欧海和西北航道的巴芬湾进行了多波束全覆盖区块测量,全覆盖区块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整个航次共采集多波束17,760 km,其中全覆盖调查测线6440 km。试航西北航道期间,任务组与加拿大水道测量组织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开展了西北航道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任务组还在中央航道(含Gakkel洋中脊)、北欧海国际水域(含Mohns洋中脊)、西北航道(含巴芬湾)以及加拿大海盆国际水域进行了地球物理走航测量,全程采集了海洋重力资料,完成拖曳式海洋地磁测量2067 km和热流站位7个,并首次开展极区拖曳式三分量地磁测量。
      航次测量区域包括了活动洋中脊、残留洋中脊、深海盆地、大陆边缘和残留陆块等丰富的地质构造单元;现场观测到大量海底火山、海底断层和冰川侵蚀地貌等特殊地质现象。测量数据揭示了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的精细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信息,为精准评估北冰洋航道的安全性和适航性提供了宝贵资料;对了解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非对称扩张、岩浆-构造交互作用、加拿大海盆的形成过程以及冰川历史活动范围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航次过程中,我室科研人员秉承“求真务实,敏行致远”的二所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航次考核中全部获得优秀(高金耀为优秀考察队领导,张涛和杨春国为优秀考察队员),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特发来传真电报对杨春国同志的工作表现提出公开表扬。

附: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对杨春国同志的公开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