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纵横论坛”第188次学术交流报告

编辑: 时间:2023-06-01 访问次数::1056

报告内容:通过模型和数据重新审视大洋中脊-转换断层系统构造

报告人: 刘斯彪 博士

召 集 人:郭志馗 助理研究员

image.jpeg


简介:刘斯彪,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博士后。2011年起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获得本、硕、博士学位。2019-2020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021年起在德国GEOMAR做博士后至今,并担任GEOMAR青年科学家代表职务。主要从事板块边界变形包括俯冲、造山、拉伸运动, 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软件研发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关成果发表在Geology, ESR, Tectonics, JGR-Solid Earth、Tectonophysics、IJES 等期刊。

汇报内容:板块构造学认为大洋中脊旁的转换断层是传统的走滑边界,岩石圈在这里既不产生也不破坏。我们最近对跨越整个扩张速率的全球不同大洋中脊-转换断层系统内高分辨率测深数据、卫星重力数据和三维数值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这种海洋转换断层的纯走滑理论过于简单化。模拟结果显示,构造变形轴(即板块分离轴),在深度上发生了倾斜。这导致构造变形方向与岩浆增生方向不一致,进而引起了转换变形带的拉伸运动和地壳变薄。总之,大洋中脊-转换断层系统显示出复杂的构造断层模式,其洋脊-转换交汇处的地壳增生过程可能与其它地区的增生有本质区别。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