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方针和“立足国际前沿”的学术思想,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资助海底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海洋探测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受理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的申请,优先支持在海底科学中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及其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开拓新兴科学技术生长点的研究。创新是基础性研究发展的动力,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优先资助具备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可能产生新成果的研究申请,并大力扶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建功立业的开拓性研究工作。
一、总则
海底科学是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海底的基本特征及其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发生发展的机制与规律,预测其变化,为海底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海底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以海洋地质学(Marine/Submarine Geology)的形式出现,主要研究海底形态与沉积物;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由于海底资源勘探的需要,形成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Marine Geology & Geophysics),海底构造与沉积动力学为其主体的研究方向;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海底资源与环境开发的急速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全球战略的普遍认同, 以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等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的海底科学(Submarine Geosciences)应运而生。海底科学以海底(固体的岩石圈),及其与水圈和生物圈的界面为其研究对象,以海底环境和资源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及其相关高新技术研究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从而使该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空间和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生长点。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海底资源与环境。
科学目标:探索海底基本特征、自然环境演变与矿产资源形成机制的理论问题,发展相应的高新技术探测手段。
国家目标:为我国海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切实的解决途径,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并参与国际海底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资助的主要范围
1、海底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2、海洋物质输运与沉积动力学研究;
3、全球变化与事件地质学研究;
4、海底环境生态与界面物质循环研究;
5、海底资源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6、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研究。
四、鼓励研究领域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近期将重点支持如下领域的研究:
1、海底资源与成矿动力学研究
1)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与海底热液系统
2)富钴结壳资源和大洋多金属结核
3)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与大陆边缘冷泉系统
2、海底科学基础理论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1)海底科学基础理论问题和发展新动向
2)大洋中脊、热点和沟弧盆系的地球动力学
3)海底自然环境与界面物质循环
4)南、北极海洋沉积盆地构造与冰川影响
3、大陆边缘资源、环境和权益问题
4、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研究
1)空间与水面以及海底探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深海底原位观测、采样技术的研究
3)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的海底应用研究
五、资助类别与期限
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设置重点基金和一般基金。每年资助重点基金1-2项,资助金额5万元/项,鼓励与研究方向相近的本实验室成员的合作研究;每年资助一般基金2-3项,资助金额3万元/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
六、结题要求与成果管理
获得基金资助者第一年年底应按要求提交工作进展报告,课题完成后按期提交课题结题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结题要求,重点基金须发表SCI/ EI论文(或同等级别科研成果)不少于2篇,且研究期间要求来实验室开展学术报告一次; 一般基金须发表SCI/ EI论文(或同等级别科研成果)不少于1篇,相关奖励、论文等成果须注明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实验室标注的中英文表达:
中文标注: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英文标注:Grant from the Open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MNR
七、申请时间及相关事宜
申请者自基金指南发布之日起填报开放课题基金申请表(格式另附)一式两份,并由所在单位和合作单位签署意见后寄交本实验室,同时邮件发送电子版本一份。
申请截止时间:2020年5月20日
更多详情请关注实验室网站:http://www.klsg.org.cn/。
八、基金申请联系地址和联系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邮编:310012
电话:0571-81963067
传真:0571-88806485
E-mail: zhaojianru@sio.org.cn,klsg@sio.org.cn
联系人:赵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