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陈立辉教授访问我室

编辑: 时间:2017-10-27 访问次数::1636

          10月24日,应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陶春辉研究员邀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立辉教授来我室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陈立辉教授于10月24日下午在科研楼1002室做了“大洋玄武岩的镁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制”的学术报告。
       陈立辉教授是著名的岩石学和地幔地球化学专家,是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科学评估专家工作组(SEP)成员(任期2016-2020),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地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球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大陆和大洋中的幔源年轻火山岩研究,通过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来了解其成因以及地幔的化学组成和演化。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国际主流地球科学期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中,包括Nature Index期刊论文7篇(4篇EPSL,2篇JGR,1篇Nature Geoscience),其他SCI论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Chemical Geology、GRL、G-cubed、Litho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岩石学报等期刊上。
       陈立辉教授首先介绍了大洋玄武岩以及地幔不均一性的传统同位素特征,并回顾了Mg同位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陈立辉教授研究团队以南太平洋Louisville海山岛链和夏威夷洋岛玄武岩(OIB)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精度的Mg同位素分析测试,发现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会引起玄武岩Mg同位素的分馏。以夏威夷为代表的洋岛玄武岩Mg同位素组成与现有的再循环蚀变洋壳模型吻合,据此提出在考虑部分熔融程度的前提下,Mg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OIB地幔源区组成。本研究采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地幔过程,有助于重新认识地幔不同端元组成及地幔不均一性。
      本次学术讲座为我室研究学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为促进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与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