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应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实验室青年工作委员会邀请,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杨阳副研究员来我室进行交流,并做了《软流圈地幔中水的分布及成因》的学术报告。
大洋板块携带了巨量水进入了地球内部,这些水能被带到多深多远的地方,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次报告对采自北冰洋Gakkel洋中脊玄武岩的研究,发现北冰洋为全球软流圈地幔中最为富水的区域,且产出具有明显俯冲带特征的洋中脊玄武岩。通过汇总全球近万条洋中脊玄武岩数据发现,受富水俯冲组分改造的物质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有分布,然而在太平洋却极为罕见。为此,本研究提出,环绕太平洋的俯冲带在软流圈地幔中形成一个巨型的“锅盖”盖住了太平洋地幔域,同时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大洋地幔下方释放富水的俯冲组分,从而使得软流圈地幔形成了两个相互分隔的地幔域,而“锅盖效应”对于软流圈地幔域的分隔至少持续了1.8亿年。此外,持续的俯冲作用使得太平洋洋盆面积不断减小,因此其下面的太平洋地幔域的面积也相应缩小。研究揭示,锅盖下方的太平洋地幔物质通过加勒比海下方流向大西洋、通过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流向印度洋。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杨阳博士展开了热烈和充分的讨论。
本次交流展望了我室主导的JASMInE计划前景,促进了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我室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