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原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立足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底资源勘查、深海与极地探测技术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创新性研究。通过20多年的运行,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在海底科学领域开放交流与合作研究的重要窗口和载体。2016年在原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位列基础类实验室第一名,2019年在自然资源部科技司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为优秀。
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方针和“立足国际前沿”的学术思想,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资助与我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项目,接受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申请。创新是基础性研究发展的动力,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优先资助具备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开拓新兴科学技术生长点的研究申请,并大力扶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建功立业的开拓性研究工作。
一、总则
“海底科学”是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自1997年由实验室奠基人金翔龙院士提出以来,已受到国内科学界和教育系统的广泛关注、认可和使用。海底科学是一门揭示海底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动力过程、演变机制及其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前沿交叉学科,它不仅着眼于海底本身的演变过程,更将理解这种演变过程构建在对海洋岩石圈演化及其与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认识上,为可持续利用海底资源环境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海底科学与资源权益。
解释海底基本特征、变化规律与动力过程;探索深海自然环境演变、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及勘查与评价中的重大科学难题;建立健全深海矿产资源探测技术体系和海洋权益维护技术体系。
为深海矿产资源探测、海洋权益维护和深海采矿环境评估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保障我国深海资源安全和国家宏观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建立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三、资助的主要范围
1、海底动力过程与大陆架划界;
2、深海资源成矿与勘探评价;
3、深海探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四、鼓励研究领域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近期将重点支持如下领域的研究:
1、海底动力过程与大陆架划界
1)岩石圈结构、变形及动力学过程
2)海底动力过程的模拟验证
3)大陆架划界理论体系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
4)南、北极海洋沉积盆地构造与冰川影响
2、深海资源成矿与勘探评价
1)深海矿产资源成矿理论基础问题
2)海底多种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
3)深海矿产资源找矿新方法和新技术
4)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地质环境研究
3、深海探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1)海底探测与监测通用技术研究
2)深海矿产资源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3)海洋权益维护关键技术研究
4)海底高分地形地貌探测与挖掘技术研究
五、资助的类别与年限
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设置重点基金课题和一般基金课题。本年度资助重点基金1-2项,资助金额5万元/项;资助一般基金4-5项,资助金额2万元/项。
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
六、结题要求与成果管理
开放课题结题要求:课题研究中期需提交课题研究进展报告1份;课题完成后需提交结题报告1份,并附相应的研究成果。其中,重点基金须发表SCI/EI论文https://klsg.sio.org.cn/)。
八、基金申请联系地址和联系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邮编:310012
电话:0571-81963067
传真:0571-88806485
E-mail: klsg@sio.org.cn
联系人:赵老师